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8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指出,國內(nei) 煉油能力已連增三年,2018年中國煉油能力為(wei) 8.31億(yi) 噸/年,較上年淨增2225萬(wan) 噸/年。其中,新增能力3390萬(wan) 噸/年,淘汰落後能力1165萬(wan) 噸/年。
近年來,中國煉化行業(ye) 已經進入發展的新階段。一方麵,先進產(chan) 能逐漸釋放出來,另一方麵,落後產(chan) 能陸續被淘汰。在此背景下,化工原料開始成為(wei) 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規模化發展、化逐漸成為(wei) 煉化行業(ye) 的關(guan) 鍵詞。
煉油產(chan) 能過剩問題嚴(yan) 重,中國連續三年新增煉油產(chan) 能約9500萬(wan) 噸,淘汰落後產(chan) 能約5500萬(wan) 噸
近年來,成品油產(chan) 能過剩問題依然嚴(yan) 重。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煉油裝置平均加工負荷73%,與(yu) 2015年相比,提升了6個(ge) 百分點,但2018年煉油產(chan) 能平均開工率為(wei) 81%,距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煉油產(chan) 能約過剩0.9億(yi) 噸/年,但2019年地方民營大煉化項目集中投放,產(chan) 能約過剩1.2億(yi) 噸/年,同比增長1/3。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田智宇表示,中國煉油產(chan) 能過剩問題,實際上是煉油結構問題。目前我國依然存在大量煉油規模較小、效率較差的產(chan) 能。
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煉油化工總監劉海全指出,盡管中國目前是二大煉油國,但中國在煉油產(chan) 能排名*的國家中平均常減壓產(chan) 能水平低。
據劉海全計算,中國平均常減壓產(chan) 能約為(wei) 500萬(wan) 噸/年,但如果不計算中國的產(chan) 能,其他*的煉油國家平均產(chan) 能約為(wei) 1000萬(wan) 噸/年。
記者梳理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發現,連續三年,中國新增煉油產(chan) 能約9500萬(wan) 噸,淘汰落後產(chan) 能約5500萬(wan) 噸。2018年,中國新增煉油能力3390萬(wan) 噸/年,淘汰落後能力1165萬(wan) 噸/年;2017年,新增煉油能力4000萬(wan) 噸/年,淘汰落後煉油能力2240萬(wan) 噸/年;2016年,新增煉油能力2110萬(wan) 噸/年,淘汰落後煉油能力2086萬(wan) 噸/年。
據了解,目前地方民營煉廠單廠規模較小,平均一次加工能力不到200萬(wan) 噸/年,兩(liang) 級分化現象嚴(yan) 重。這一方麵給環保減排帶來壓力,另一方麵,也擠占新增先進產(chan) 能的空間。在此背景下,落後的煉油產(chan) 能逐漸被淘汰。
交通運輸需求增速逐漸放緩,化工原料將成為(wei) 中國乃至石油需求的增長引擎
當前,隨著交通用油效率的提升和汽車替代燃料的滲透,交通用油需求增長趨緩,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化工原料需求將推動石油需求增長。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表明,2020年我國交通領域成品油替代量在6400-9250萬(wan) 噸之間。按照成品油收率65%粗略估算,2020年交通替代燃料可減少原油需求近億(yi) 噸,相當於(yu) 同年石油需求(6億(yi) 噸)的15%左右。
英國石油公司(BP)近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指出,化工原料的石油需求增長已成為(wei) 推動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部分,約為(wei) 700萬(wan) 桶/日。
能源谘詢公司伍德麥肯茲(zi) 煉油顧問侯睿分析,隨著交通運輸需求增長的不斷放緩,化工原料需求將成為(wei) 中國乃至石油需求的主要增長引擎。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製方案和政策研究執行報告初稿顯示,化工用油占石油消費比重已提至15%,主要用來生產(chan) 烯烴、芳烴類化工產(chan) 品。從(cong) 產(chan) 品類型上看,烯烴主要包括乙烯、丙烯和丁二烯,芳烴主要包括笨、甲苯和二甲苯,在生成烯烴和芳烴以後,還可進一步用於(yu) 生產(chan) 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終端消費品。
以乙烯為(wei) 例,《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是中國乙烯行業(ye) 供需格局變革之年。2019年底至2020年,包括恒力石化、浙江石化、遼寧寶來等在內(nei) 的大型新興(xing) 民營煉化項目或將試車和投產(chan) ,將為(wei) 乙烯行業(ye) 帶來390萬(wan) 噸/年的新增能力。由於(yu) 投產(chan) 時間集中在年底,預計當時乙烯產(chan) 業(ye) 鏈的供需格局影響不大,影響主要集中在市場心態的轉變。
劉海全告訴記者,隨著成品油需求達峰在即,石化產(chan) 品強勁增長,從(cong) 投資角度看,向化工產(chan) 品方向轉型已成為(wei) 不爭(zheng) 的事實。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麵臨(lin) 很多新問題,如嚴(yan) 格的環保政策、經營主體(ti) 的多元化和原料選擇的多元化等。
環保政策趨嚴(yan) ,煉油行業(ye) 需加強高質量、綠色、規模化發展
當前,我國環保政策日趨嚴(yan) 格,這對煉化企業(ye) 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據記者了解,由於(yu) 環保等要求不達標,2018年全國約有2000多家中小型石化企業(ye) 被淘汰。
在此背景下,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煉化企業(ye) 要加大科研經費投入,開發高質量產(chan) 品。在新產(chan) 品開發上,堅持差異化和化的原則,加大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比例,提高副產(chan) 品深加工潛力。
同時,重視節能環保,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煉化企業(ye) 要不斷完善生產(chan) 工藝、生產(chan) 技術和裝備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提升清潔生產(chan) 水平和汙染防控能力。
劉海全說,規模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對於(yu) 未來新項目的規劃,政府積極出台相應措施推動煉化企業(ye) 園區化、集約化的發展。現在新建的煉油產(chan) 能,包括乙烯、PX(對二甲苯),原則上要求在大型石化基地內(nei) 布置。目前要求新建的煉油產(chan) 能必須超過1500萬(wan) 噸/年,其中乙烯100萬(wan) 噸/年,PX逾60萬(wan) 噸/年。
此外,田智宇表示,麵對煉油產(chan) 能過剩問題,中國應逐漸釋放先進產(chan) 能,助推石化產(chan) 業(ye) 走出,參與(yu) 競爭(zheng) 。“然而,石化產(chan) 業(ye) 的市場高度化,中國在成本優(you) 勢、原料等方麵和中東(dong) 、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存在差距。因此,要瞄準石化產(chan) 業(ye) 化方向,提高出口產(chan) 品的附加值。”
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