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已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光伏、風能發電已占一半,核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也有了很大提高。”10月20日,在由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中國能源報》聯合主辦,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智慧能源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專(zhuan) 職副理事長、電動汽車與(yu) 儲(chu) 能分會(hui) 會(hui) 長王誌軒表示。
與(yu) 會(hui) 人士認為(wei)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挑戰。中國能源研究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介紹,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當前能源發展模式不發生改變,即使各國在《巴黎協議》框架下提出的減排承諾都可以實現,平均溫度也將繼續上升,威脅地球安全,必須大幅度加快能源低碳化進程。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風電、太陽能發電將在2019年同時進入平價(jia) 上網時代,補貼減少對未來能源發展將帶來巨大影響。此外,新能源汽車生態體(ti) 係加速整合、能源市場從(cong) 固定能源向移動能源轉變、碎片化能源需求不斷增多……都將帶來新的課題。
當前,能源供應與(yu) 社會(hui) 需求之間的矛盾、能源供應與(yu) 環境治理之間的矛盾、人類現代生活方式與(yu) 節能減排之間的矛盾三大矛盾,正催生一場的能源革命,我國能源發展方式將迎來根本性轉變。
“在過去10年裏,風電綜合成本降低了70%,光伏發電成本降低了80%。2017年,光伏次超過了煤電、核電,成為(wei) 大的新增電力裝機品種,這在很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能源署署長顧問楊雷表示,隨著技術進步,能源生產(chan) 、供給、消費呈現新的特征。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光伏將逐漸成為(wei) 的發電方式。
楊雷表示,工業(ye) 電力需求增速放緩,未來三分之二的電力需求增量來自消費領域。此外,去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00萬(wan) 輛,電動汽車作為(wei) 儲(chu) 能裝置,對電力需求和調峰也會(hui) 產(chan) 生重要影響。這些都導致了能源的需求和使用越來越碎片化了。
同時,這種變化加大了對分布式能源的需求,微電網的作用變得重要起來。“微電網具有能源分散、負荷分散、電力就近消納的特點,將補充、替代大電網實現遠端供電。”江蘇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唐學文說,微電網在提供可靠性、安全性電力,以及解決(jue) 偏遠地區和海島供電問題等方麵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且符合電改方向,可為(wei) 新能源拓展巨大的消納空間和發展空間。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隨著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儲(chu) 能微電網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不斷降低、新型負荷出現,結合售電側(ce) 改革,微電網將會(hui) 占領越來越多的*。
這種變化還將推動電力企業(ye) 從(cong) 單純供電,向供熱、供冷等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企業(ye) 需要轉變思路,加快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用的方式、經濟的組合,向用戶提供能源服務。
“傳(chuan) 統的單一發電、單一輸電時代一去不返。”協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費智表示,協鑫已經全麵開啟了“互聯網+智慧能源”期間,協鑫正式發布了“鑫能雲(yun) ”體(ti) 係。目前,協鑫已經從(cong) 城市、園區、鄉(xiang) 村、家居四個(ge) 層麵著手,打造出建築微網、公用微網、工業(ye) 微網、數據微網、區域微網、農(nong) 村微網、家居微網、移動微網八種微能網模式,落地了一批典型示範項目。
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