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維護(每次使用前後)
1. 清潔儀(yi) 器外部
用柔軟幹布擦拭儀(yi) 器外殼,去除灰塵、油汙及濺落的試液,避免腐蝕性物質殘留。
若外殼沾染頑固汙漬,可用中性清潔劑(如稀釋的肥皂水)輕輕擦拭,再用幹布擦幹,禁止使用有機溶劑(如酒精、丙酮)直接擦拭,以防損壞表麵塗層或塑料部件。
2. 檢查關(guan) 鍵部件
密度測量池 / 量筒:
確保內(nei) 壁無殘留物、劃痕或破損。若有油跡或沉積物,用石油醚或乙醇清洗,再用蒸餾水衝(chong) 洗幹淨,晾幹後備用。
注意:避免使用鋼絲(si) 球等硬質工具刮擦,以免損傷(shang) 測量池精度。
溫度計 / 溫控係統:
檢查溫度計顯示是否準確,溫控裝置是否正常工作(如恒溫水浴的溫度波動是否在標準範圍內(nei) )。若顯示異常,需校準或聯係專(zhuan) 業(ye) 人員維修。
攪拌器 / 振動裝置:
確認攪拌槳或振動部件運轉順暢,無鬆動、卡頓或異響。若攪拌效果不佳,可能影響樣品均勻性,需清理雜物或調整位置。
3. 校準與(yu) 歸零
使用標準密度物質(如已知密度的基準油)對儀(yi) 器進行校準,確保測量值與(yu) 標準值一致。
若發現偏差超過儀(yi) 器允許範圍(通常為(wei) ±0.5%),需重新校準或檢查校準參數設置。
每次測量前,確保儀(yi) 器處於(yu) 歸零狀態,避免殘留數據影響新樣品的測定。
二、定期維護(每周 / 每月)
1. 深度清潔測量係統
每月一次:拆卸測量池、量筒等可拆解部件,用超聲波清洗器(加入中性清洗劑)清洗 10~15 分鍾,去除頑固汙漬和微量殘留雜質。
清洗後用蒸餾水衝(chong) 洗,幹燥後重新組裝,確保無液體(ti) 殘留導致的腐蝕或汙染。
2. 檢查電路與(yu) 連接部件
每周檢查電源插頭、電纜線是否鬆動或破損,避免短路或接觸不良。
檢查儀(yi) 器內(nei) 部電路板、傳(chuan) 感器連接線是否牢固,有無氧化、鏽蝕或斷裂跡象。若發現問題,需由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進行檢修。
3. 潤滑與(yu) 緊固機械部件
對儀(yi) 器的機械傳(chuan) 動部件(如導軌、絲(si) 杠、齒輪)定期塗抹適量潤滑油(如凡士林或專(zhuan) 用機械油),減少磨損並確保運行順暢。
檢查各部件的固定螺絲(si) 、螺母是否鬆動,尤其是振動式密度儀(yi) 的振動杆連接處,需確保緊固無位移。
4. 性能驗證與(yu) 記錄
每月使用標準物質進行一次全麵性能驗證,記錄測量結果、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建立維護檔案。
若發現儀(yi) 器性能下降(如重複性誤差增大),需分析原因(如部件磨損、校準過期等),及時安排維護或校準。
三、故障排查與(yu) 處理
常見故障可能原因處理方法
測量值偏差大1. 校準過期或標準物質失效
2. 測量池汙染或損壞
3. 溫控係統異常1. 重新校準或更換標準物質
2. 清潔或更換測量池
3. 檢查溫控裝置並修複
儀(yi) 器無響應1. 電源故障
2. 電路板損壞
3. 軟件程序錯誤1. 檢查電源連接或更換保險絲(si)
2. 聯係廠家維修電路板
3. 重啟儀(yi) 器或重裝軟件
攪拌 / 振動異常1. 攪拌槳卡頓
2. 電機故障
3. 傳(chuan) 動部件鬆動1. 清理雜物或調整攪拌槳位置
2. 檢修或更換電機
3. 緊固傳(chuan) 動部件
顯示界麵異常1. 顯示屏連接線鬆動
2. 顯示屏損壞
3. 係統參數錯誤1. 重新插拔連接線
2. 更換顯示屏
3. 恢複出廠設置或聯係技術支持
四、長期停用維護(超過 1 個(ge) 月)
清潔與(yu) 幹燥:
對儀(yi) 器進行全麵清潔,尤其是測量池和接觸樣品的部件,確保無殘留試液。幹燥後可在內(nei) 部放置防潮劑(如矽膠袋),防止潮濕導致的部件鏽蝕。
斷電與(yu) 防護:
斷開電源,用防塵罩覆蓋儀(yi) 器,避免灰塵進入。若環境濕度較高,建議定期(如每 2 周)通電開機 30 分鍾,利用儀(yi) 器自身發熱驅散潮氣。
定期檢查:
停用期間,每月檢查一次儀(yi) 器外觀及部件狀態,確保無蟲蛀、鼠咬或物理損壞。重新啟用前,需進行校準和性能驗證,確認正常後方可使用。
五、維護注意事項
安全操作:
維護前務必斷開電源,避免在通電狀態下接觸內(nei) 部電路或液體(ti) 部件,防止觸電或短路風險。
專(zhuan) 業(ye) 支持:
涉及電路維修、傳(chuan) 感器校準或核心部件更換時,需由廠家授權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操作,切勿自行拆解,以免影響儀(yi) 器精度或造成安全事故。
記錄存檔:
詳細記錄每次維護的時間、內(nei) 容、更換部件及校準結果,形成完整的維護檔案,便於(yu) 追溯儀(yi) 器性能變化和預判維護周期。
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