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脂,俗稱黃油,由名字我們(men) 可以看出來是用來潤滑的。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傅都知道,無論大車小車還是工廠裏電機轉軸等,隻要涉及到滾動和摩擦的地方都需要潤滑,潤滑脂由於(yu) 其耐高溫、抗氧化、長壽命特點和的粘附性膏狀物特性被廣泛使用。下麵,我們(men) 針對車用潤滑脂使用過程中容易產(chan) 生的疑點進行一些分享吧!
1、車用潤滑脂有哪些要求?
車用潤滑脂主要用於(yu) 車輛軸承的潤滑脂。車輛運行的環境條件多變,軸承經常受到高低溫、水淋、粉塵、重負荷、衝(chong) 擊、摩擦等各種作用,所以潤滑脂為(wei) 應對這些工況需具備以下幾個(ge) 基本特點:
①耐極壓或衝(chong) 擊負荷,四球機極壓性好。
②耐高溫性好,滴點高(>260℃),耐低溫性能優(you) 良。
③抗水性、防鏽性、防腐性、抗氧化性好,防塵。
④良好的粘附性能,高速不甩油。
2、潤滑脂在軸承中的填充量多少為(wei) 適宜?
潤滑脂的填充量對軸承運轉和潤滑脂的消耗量影響很大。軸承中填充過量的潤滑脂會(hui) 使軸承摩擦轉矩增大,引起軸承溫升過高,並導致潤滑脂的漏失,反之,填充量不足或過少可能會(hui) 發生軸承幹摩擦而損壞軸承。
一般來講,對密封軸承、潤滑脂的填充量以軸承內(nei) 部空腔的1/3-2/3,當軸承中填滿潤滑脂,溫度升高。填充過量的脂還會(hui) 造成多餘(yu) 的潤滑脂從(cong) 潤滑部件漏失,給機械運轉帶來不良的影響,所以潤滑脂填充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3、潤滑脂在使用中為(wei) 什麽(me) 要補充和更換,有無規定?
潤滑脂在使用中會(hui) 發生氧化變質,基礎油減少,有時因混入外界雜質更加惡化而失去潤滑作用,或在工作過程中逐漸消耗。因此,必須定期補充和更換潤滑脂,以滿足部件的潤滑要求。軸承潤滑的周期依軸承大小、相對運動速度、負荷、操作溫度以及軸承的密封效果等因素而異,各軸承製造廠大都以dn值為(wei) 計算標準。
4、潤滑脂在使用中質量會(hui) 有哪些變化?如何直觀判別?
潤滑脂在工作部件中由於(yu) 受到外部環境(如空氣、水、粉塵或其他有害氣體(ti) 等)的影響,及工作部件相對運動產(chan) 生機械力(如衝(chong) 壓、剪斷等)的作用,將發生兩(liang) 方麵的變化:
①化學變化:潤滑脂組分(基礎油、稠化劑)因受光、熱和空氣的作用,可能發生氧化變質,基礎油遭受氧化後生成微量的有機酸、醛、酮及內(nei) 酯等組分,稠化劑中脂肪酸、有機的金屬鹽有可能發生分解而形成微量的有機酸等,因此,產(chan) 生酸性物(潤滑脂酸值增大)導致被潤滑的部件腐蝕,及至鏽蝕,並失去潤滑、防護作用。
②物理變化:由於(yu) 機械作用使潤滑脂結構變差乃至破壞,潤滑脂稠度下降,潤滑效果變差,或是由於(yu) 機械潤滑部件密封條件不好,導致潤滑脂中混入灰土、雜質和水分而使潤滑脂質量變差。
判別的方法:潤滑脂用肉眼或手感有灰塵、機械雜質,或因混入水分潤滑脂乳化而變白、變淺,或稠度明顯變小,或有明顯油脂酸敗的臭味等,都能說明潤滑脂變質。
5、潤滑脂在儲(chu) 存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潤滑脂是一個(ge) 膠體(ti) ,在使用和儲(chu) 存中脂的結構將會(hui) 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在庫房存儲(chu) 時,溫度不宜高於(yu) 35℃,包裝容器應密封,不能漏入水分和外來雜質。當開桶取樣品或產(chan) 品後,不要在包裝桶內(nei) 留下孔洞狀,應將取樣品後的脂表麵抹平,防止出現凹坑,否則基礎油將被自然重力壓擠而滲入取樣留下的凹坑,而影響產(chan) 品的質量。
6、如何判斷潤滑脂的使用溫度上限?它受那些因素影響?
潤滑脂的滴點是一種條件試驗結果,隻能表示在統一的試驗條件下,某種潤滑脂熔化或變軟而滴落的溫度,並不能表明它的使用溫度。對皂基潤滑脂而言,一般可以在滴點以下30℃左右使用不會(hui) 有問題,脂的結構不會(hui) 破壞。
一種潤滑脂的使用溫度上限受兩(liang) 種製脂材料的製約,一是基礎油,在溫度升高時會(hui) 發生氧化變質,同時伴有蒸發損失;二是稠化劑是否在高溫下變質。一般講,潤滑脂的使用溫度上限受基礎油性質的製約性較大,礦物潤滑油的最高使用溫度上限為(wei) 120-150℃,短時間可以承受180℃(對高黏度而精製較好的產(chan) 品)。大多數潤滑脂都是使用礦物油為(wei) 基礎油的,使用溫度不能太高。
7、潤滑脂儲(chu) 存後變硬(稠度增大),可否加入基礎油稀釋後再使用?
大多數潤滑脂在儲(chu) 存一段時間後,稠度(即指錐入度測定值)變大,即有變硬情況,若不超過1個(ge) 稠度號,即可直接使用,不影響作一般潤滑用。若稠度變化很大,即表明基礎油分出過多,可能會(hui) 增大機械部件潤滑時摩擦阻力、增加機械動力的消耗,不宜直接使用。
有的用戶在已變硬(或變稠)的潤滑脂中加入基礎油調稀,使脂的稠度變小(即變軟)後使用,此辦法用戶不宜采用,因缺少必要的均化處理工序,潤滑脂膠體(ti) 安定性變差,分油增大會(hui) 影響使用。已變稠的潤滑脂,其他理化性質變化不大時,在生產(chan) 廠可以加入相同的基礎油,再經過均化工序處理後並分析檢測合格後,是可以使用的。
8、不同類型的潤滑脂能否混合使用?
如果基礎油類型相同(如都是石油潤滑油或其他同一種基礎油)的脂,不同皂基或稠化劑製成的脂,一般不宜簡單地混用。對某些類型的脂,如鈣基脂與(yu) 鈉基脂,或鋰基脂與(yu) 複合鋰基脂等,可以相互混合使用,一般不會(hui) 導致性能變化太大,也不影響使用。
但是極壓型潤滑脂,因含有各種活性組分,相互混用時,會(hui) 發生添加劑相互幹攪,致使脂的膠體(ti) 安定性或機械安定性變差,影響其使用性能。在不同類型脂互相混合之前,應作混合後脂的性能測定,確認無明顯影響時再使用。
9、如何判斷軸承潤滑脂在使用中失效?
軸承潤滑脂性能要求的指標很多,主要是膠體(ti) 安定性(分油量)、機械安定性(10萬(wan) 次剪切試驗)和氧化安定性,這三個(ge) 指標綜合結果,即是軸承壽命。
在軸承中運轉的潤滑脂遭受機械力的破壞使稠化劑的纖維變碎裂、變短、降低了維係潤滑脂結構的能力,即稠度變化,如果稠度變化很大會(hui) 產(chan) 生從(cong) 工作表麵流失的現象,同時在運轉工作時潤滑脂將受到溫度升高的影響,基礎油會(hui) 產(chan) 生蒸發而減少或部分基礎油由於(yu) 脂的膠體(ti) 破壞分油損失使脂的含油量減少,也有產(chan) 生氧化變質的可能。
因此,對軸承潤滑脂來說,若工作後脂內(nei) 基礎油含量低於(yu) 60%-70%時(即基礎油由於(yu) 蒸發或分油而損失30%-40%)將降低甚至喪(sang) 失潤滑能力導致軸承運轉失敗,同時脂的稠度下降和氧化而變質更將影響運轉中的軸承工作。
推薦新聞
Recommendation